- 翰墨君缘--2020中央美院毕
- 翰墨君缘--典藏研究|王倩
- 翰墨君缘--你见识过王羲之
- 翰墨君缘--(2020)中央美
- 翰墨君缘--陈子庄:中国画
- 翰墨君缘--史上最昂贵的古
- 翰墨君缘--2020 中央美院毕
- 翰墨君缘--2020中央美院毕
- 翰墨君缘--启功:鉴定书画
- 翰墨君缘--2020中央美院毕
- 翰墨君缘--父亲节|世界上
- 翰墨君缘--魏紫熙谈南北方
- 翰墨君缘--陈子庄:但凡来
- 翰墨君缘--像法国印象派画
- 翰墨君缘--郎绍君:窗前容
- 翰墨君缘--画师与文人的纠
- 翰墨君缘--写实与写意:宋
- 翰墨君缘--何水法:花鸟画
- 翰墨君缘--《摘瓜图》的瓜
- 翰墨君缘--宗白华:中国艺
- 翰墨君缘--黄宾虹:看的懂
- 翰墨君缘--李可染告诉你,
- 翰墨君缘--给我一个摊,我
- 翰墨君缘--《芥子园画传》
- 翰墨君缘--不会书法的写意
- 翰墨君缘--齐白石:从粗木
- 翰墨君缘--张大千:说到画
- 翰墨君缘--陆俨少:论用墨
- 翰墨君缘--书画流派如雨后
- 翰墨君缘--蒋采苹:以现代
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012年6月3日,李可染《万山红遍》之一拍出2.9325亿元。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创作的《万山红遍》、《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故居》、《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等作品拍出上亿元高价,在中国画方面,他主张“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李可染《阳朔一景》
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他还提出“采一炼十”的主张,意为: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那么,李可染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才炼成亿元级书画家?
学习态度:潦草是最大的错误
“潦草是最大的错误,没有比潦草更大的错误了。”李可染认为,艺术创作不是“探囊取物”,要把整个生命力投进去,如“狮之搏象”,如“无鞍骑野马”;“赤手捉毒蛇”,必须全力以赴,精力高度集中。有的人一辈子精力从来没有集中过,因此做不好事。古人云:“万物静中得”,静就是静下心来,思想高度集中。“聪明”二字如何解释?“聪”是听得清,“明”是看得明,也就是思想能够集中的意思。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有人认为大画家画画都是漫不经心地随便抹几笔,以为从胡乱林中可以产生好画,创造奇迹,然而,李可染表示,他曾常看齐白石作画,和很多人的想法恰恰相反,齐白石不是画得很快,而是很慢;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十分严肃。越是大笔墨的画,越需要小心经意,因为要在简单的几笔里、表现丰富的内容,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艺术家如此,何况初学!李可染坦言,尽管自己曾经画过几百幅山水画,但面对着新的对象,还感到惶悚,感到很吃力,很困难。
李可染《清漓帆影》
面对新的尝试,不要担心会画坏,“怕画坏是没有出息的,只要用心画,画坏了没有关系。”李可染有一颗图章,叫做“废画三千”,就是鼓励自己不要怕画坏的意思,“因为怕画坏,就墨守成规,不敢突破,总在自己的圈子里转,这是一种堕性的表现,是很难进步的。”
李可染《雄关漫道·苍山如海》
艺术修养:多交朋友 善于学习
艺术家要善于学习,向传统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言,“学艺术要多交朋友”,他广为搜罗古今中外的作品,作为自己的借鉴。李可染直言,我们不仅要向成功的艺术品学习,也要向失败的艺术品学习,大艺术家的吸收面都是很广的。李可染认为,有的青年爱用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要求古人的画,这是学习传统的最大障碍,“过去学校挂有黄宾虹先生的画,一些人看不懂,有的甚至提出反对,说这些画没有什么意思。其实,黄老先生的画有很多优点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他的意境比较旧,我们不能完全用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去要求他。学习传统要有分析,要有师长舍短的精神。”
李可染《钱塘江》
在李可染看来,黄宾虹先生的画整体感很强,层次很深厚,充分表现了大自然多种物象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若接若离,浑然一体;有的画远看草木葱茏茂密,山石重叠,近看一块石头也找不到;有的画充分表现了江南山水饱含水蒸汽的浓郁气氛,在笔墨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学习古画也是一样,笔墨好的就是笔墨,线条好的就专学它的线条,过去我做过这样的工作,订了一些小本子,把古画中的山石树木人物等分别临摹,意境好的就记下整个构图,自己特别喜爱的就临摹全幅,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学习传统需要下功夫的。”
李可染《江南写生》
李可染曾表示,时代变了,思想感情变了,内容变了,技法一定要变,技法是发展的。“有些人专以仿古为能事,没有自己的感受,自然就沦入公式化,这不是学习遗产的正确态度。”为了避免公式化,画家必须到生活中去,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它可帮助画家克服公式化。
李可染《颐和园后湖》
画家在艺术修养方面除了要有深厚的传统知识和丰富的切身经验,同时还要不间断的磨练功夫,艺术不仅要苦学,更主要的是苦练。李可染直言,学习这个词很确切,只学不习是不行的,还必须经常练习,否则,一切都只会落空。
李可染作品欣赏
李可染 水边人家
立轴 设色纸本 1988年作
尺寸:84.2×52.6cm
李可染说:山水画最难解决的是层次。还讲到他用积墨法“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川浑然之气”。在解决画面的层次问题上,有两个关键:一是必须掌握好中间调子;二是要解决好画面的黑白关系。画面的黑白关系也就是暗部与亮部的关系、实与虚的关系。这幅作品整个画面的开合,其中包含着虚实、黑白关系的处理。黑白关系的成功处理,是李家山水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学生多能运用得很好,但也有的节奏过强,缺少迂回婉转的韵致。相比之下,可染师的作品在黑白关系上的处理更微妙,更富有弹性,在深厚之中,令人感到一种氤氲之气在回环周流,它以一种诗意的氛围诱导观众进入绘画的境界之中。仔细分析画面,可以看到,中间调子在画面黑白、虚实关系上起了很好的联系和呼应、调节作用。
李可染 漓江胜境
镜心 设色纸本 1973年作
尺寸:69×46cm
漓江山水千奇百怪,都似为李可染而设,李可染画独僻奇境,亦似为漓江而生。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漓江题材是他画得最好的一种。1973年是李可染创作的旺盛之年,力作迭出。此幅作品以构图相对简洁,“两岸青山相对出”,一行帆船错落地驶於天光云影之上。作者采用传统构图方法,高置作画人的角度,故能充分写出江水的曲折——越过山岭的目光可见轻舟帆影,这也使画面因江光的白色而多了一些深厚沉实中的明丽。不厌反复,黑墨层层皴染的山所表现出的逆光是“李家山水”的标识,积墨的厚重又使其山别具拔山扛鼎之力,具有拔山扛鼎之力的山又强烈地对比着明丽的水。此作对“李家山水”的特点作了代表性的阐说。
李可染 巫峡帆影
镜心 设色纸本
尺寸:68×44.5cm
《巫峡帆影》是可染先生画赠王力的精心之作。
王力(1921-1996),60年代初李可染超越了对景写生的阶段,进入了“以意为之”的造景阶段。画中的景象集中在“巴蜀”、“黄山”、“桂林”这些画家心中向往、热爱的山川。把以往写生的画稿,进行剪裁、取舍、移位元、组合,化为理想的画面,更富意境之美和笔墨情趣而不单纯是素描,是这一阶段李可染画风的特点。此幅《巫峡帆影》虽无年款,但从画中可见六十年代的风貌,与1962年的《山静泉声喧》(见《李可染的世界》134-135页)和1965年的《巫山云图》(见《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李可染》第77页)相比对,不难看出《巫峡帆影》也应是此时期的作品。
李可染 杏花春雨江南
镜心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尺寸:34×45cm
备注:上款彭炎,为原故宫博物院院长。
此作可老一改浓墨的习惯,以淡墨出之,江南初春的风景便明丽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想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项羽,也有别姬时儿女情长的一面。但这毕竟是李家的山水,用笔的朴厚、生拙、粗重还是打上了个性痕迹,画作因之秀而朴,清而厚,使它在众多的江南风光山水画中独具面目。
李可染江山览胜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73年作
尺寸:74×52cm
李可染1959年赴桂林写生,此后他反复画了大量的漓江山水,作品中多杰作。可以说,漓江山水为他而设,他为漓江山水而生。此幅当是据写生稿而成,月牙山苍秀蓊郁,墨色浓重而滋润,山质则坚,山气则润,准确表现了漓江山水的特色,笔端既有力量又充满韵致。构图上左实右虚,实多虚少,虚实尽妙,这种构图比较险峻,充满力感。堪称精品。
李可染 清漓渔船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62年作
尺寸:47×36cm
上款人曾良,即广东石湾艺术家,尤精于写秃鹰。六十年代到从化时,夫人邹佩珠欲得其作品,李可染即以此画持赠交换。
可染大师山水艺术在传统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扎实的传统功底,丰富的写生经历,使其艺术更真实、生动、丰富细腻、完整。李可染山水艺术在60年代初期达到成熟期,其艺术语言集中体现在浑厚深邃、静穆灵动的美学表现中。此画的创作时期正在此时,作者正好桂林写生回来后作,把大自然的恬静空灵体现的淋漓尽致,使观者如临其境。纵观此画,静中有动,山水、渔舟相映,田园诗般淡远幽静跃然纸上。桂林山水画的题材是大师详熟于心的典型,无论尺幅大小,大师总能将漓江的神韵描绘融汇在画幅中,《清漓渔船图》尺幅虽小,然在大师所有同类题材作品实为少见的精品。
李可染 漓江胜景
立轴 1964年作
尺寸:66.4×43.6cm
奇秀的漓江山水,万山重叠,江水如碧,可是从任何一个角度取景,都各有玗限,与画家的意象总有差别。于是,画家“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减弱焦点透视造成前大后小的视觉效果,俯仰周览,生成独特的意境。“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这段题跋多次见于李可染的漓江题材画作中,画家对自己新创作的欣喜与自信也流露无遗,此幅1964年的《漓江胜景》便是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的一幅山水城作,与其它同类题材相比,此作少些往后画作的熟练程式,而笔墨生动清新,空间变幻虚实巧妙,足称翘楚。
来源:雅云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