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翰墨君缘--牛的画法(一)
- 翰墨君缘--700年后,上海人
- 翰墨君缘--好的线条是这样
- 翰墨君缘--终于全了丨盖印
- 翰墨君缘--瘦金体的笔画特
- 翰墨君缘--山水点苔:要审
- 翰墨君缘--气不画形,书法
- 翰墨君缘--孙其峰教你画风
- 翰墨君缘--中央美院附中生
- 翰墨君缘--漫谈荷花白描
- 翰墨君缘--中国“工笔画”
- 翰墨君缘--山石绘画的基本
- 翰墨君缘--文人画“有用”
- 翰墨君缘--清朝“书协官员
- 翰墨君缘--工笔画禽鸟,如
- 翰墨君缘--《漫山红遍》画
- 翰墨君缘--花冠设色技法三
- 翰墨君缘--钱行健 教你画
- 翰墨君缘--山水画墨和水的
- 翰墨君缘--一看就懂!国画
- 翰墨君缘--山水画教程:柏
- 翰墨君缘--写意国画中,蔬
- 翰墨君缘--九大色系的牡丹
- 翰墨君缘--书画鉴定的常识
- 翰墨君缘--国画技法中的“
- 翰墨君缘--如何画好花鸟画
- 翰墨君缘--图文教程:写意
- 翰墨君缘--头条 | 书法落款
- 翰墨君缘--工笔初学 | 工笔
- 翰墨君缘--好的国画作品,


牛是人类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和历史的撰写者之一,即便是在作为生产工具渐趋式微的当今,人们依然对牛铭记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黄胄《双牛图》
那么如何画好牛呢?历代中国国画画家创作了不少传世佳作,当代中国国画画家则首推黄胄、李可染。李之简约、黄之繁复,殊途同归,而至巅峰,均为后学典范。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牛的绘画技法。
牛是力量的象征,刻苦耐劳、敦厚温良的写照。在寓情写意的中国画中,对牛更是情有独钟。
李可染《观瀑图》(图)
各种牛,因其生存环境、基因、功用的不同,也会促成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别。而中国国画的画牛者必爱牛,通过对形体结构、运动规律与劳作情景的观察、研究,生活习性的了解、掌握,从感性与理性上认识、理解、亲近牛。
牛的骨骼、肌肉与形体结构
牛的骨骼、肌肉与形体结构
在中国国画的绘画过程中,先了解牛全身主要骨骼及关节的组成、表层肌肉的分布,是画好牛的基础,突兀于外形的骨点、肌肉的体块,是造型与用笔的重要依据。
中国国画中牛的运动规律
行走的牛
行走:若右前腿先向前开步,左后腿则跟着向前,接着左前腿抬起,右后腿跟着向前。四腿两分、两合,左右交替,继续循环形成一个行走的运动。身体重心在三腿稳定落地构成的三角形内。
奔跑的牛
奔跑:两前腿和两后腿交换,即左右前腿、左右后腿交换的步伐。速度越快,前后腿屈得越紧、提得越高,步伐就开得越大,常有一腿着地,甚至全部腾空,每个循环步伐间落地点的距离可达身长的两倍左右。
中国国画中牛的头部绘画技法
①大笔浸水,吸至半干后笔尖蘸浓墨,略调,中锋画额,顺势带出鼻梁。往右勾出上眼帘,再画侧眼。
头部画法步骤
②按结构画出眼轮、颧、面颊、下颚的基本体积。
③蘸浓墨,中锋勾眼、鼻、额、上下唇。
④散锋画耳毛、中锋勾耳轮。
头部画法
⑤笔尖蘸浓墨,中锋勾头角,行笔连贯有顿挫。角面凹凸纹按弧状排列,注意疏密长短,用笔要松。趁湿用浓墨干笔调整各部位结构,力求整体。
中国国画中牛躯体的绘画技法
牛的躯干画法:调中墨笔尖调浓墨,先画肩、胸腹,再蘸水略调浓墨,画尾、臀,另起笔从腰至骨盆画至后腿前侧,用剩余墨补臀部另一侧和腹背部,换长锋蘸浓墨,勾肩、背、腹、尾。
牛的躯干画法
牛的尾部画法:湿笔蘸墨,中锋双钩,先勾上侧再勾下侧。线条既有弧度又不能太滑溜,画尾椎的骨节,体积要上粗下细。再蘸浓墨顺势写出尾毛。
牛的尾部画法
牛的前、后肢画法:牛的前后肢画法大体相同,先大笔调墨,侧锋画肢体上部结构体块。换长锋蘸浓墨,趁湿中锋勾出肢体结构,线条要有顿挫、虚实。蹄可线勾,或勾线后以墨色皴擦。
牛的前、后肢画法
在中国国画的学习过程中由临摹、研习范画入门,以速写训练观察、造型方法与能力,用水墨训练思维和画种特定的绘画技法,画心中之牛以求自家面貌,始可谓功成。
河边饮水的牛
中国国画中写意画的意,不光是用行、草书法的笔意来表现对象的形神,更要表现自我的胸臆,胸臆是心境、是用意,意在笔先,笔随意走。
另一方面,也可意随笔生,事先不必设计太多。用笔要有松紧,见结构处紧、用笔肯定,体面关系处松,用笔放开。这是中国国画里写意画的绘画技法。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