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书画艺术网:www.dfshysw.com
编辑:金勇
时间:2020-05-22 14:52:41
翰墨君缘--流传千年的“非遗手艺”才是真正的时尚  

手中雕刻生花,

刀锋千转蜿蜒成花,

盛名功德塔,

是桥畔某处人家。

近几年时间,非遗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上越来越红。从早年《舌尖上的中国》里借着美食卖到断货的各种传统厨具,再到《延禧攻略》等热剧中被粉丝挖掘出的一个个宝藏服化道。非遗借着网络的东风成为新的时尚。

“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

象山是镶嵌在东海边的一颗明珠。

六千年前,塔山先民便在此耕海牧渔,

从而流传下来了浩如烟海的物质文化遗产。

唱新闻、走书唱出人生百态,鱼灯舞、母子龙舞出美好生活,竹根雕、船模享誉海内外,米馒头、鱼糍面让人齿颊留香,堪称一场场民间盛会。

中 国 盘 扣

中国扣,原称“中国盘扣”,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服饰手段,融进了制作者的心灵和智慧,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盘扣,都是通过女人那纤弱灵巧的手制作出来,因此将“柔情不断似春水”来比喻中国扣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石浦渔港古城的宏章稠庄中,有专门的中国扣展厅。里面陈列着我们难以见到,却又非常珍贵的600余种,1000多个各式各样的中国扣。

古老的气韵始终未曾消淡,布条折叠缝纫、细细盘织,一枚枚各有意蕴的盘扣,安稳地扣连着衣襟,亦传达中国衣裳含蓄内敛的格调。

扎 染

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通过把布料或服饰成品用折、压、揉、缝等方式捆扎染色,再拆去捆扎线或缝线,形成色彩艳丽、变化无穷的图案花纹,其工艺从扎到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扎染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五部分——扎花、去浆、染色、晾晒氧化、拆线晾晒。每一个步骤都真正保留了纯朴和完全的手工制作,可以说每一件扎染都倾注了民间匠人的艺术匠心。

在这个循规蹈矩的时代,我们都想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扎染艺术之美,在于随心所欲,独成一件艺术孤品。

鬼斧神工竹根雕

竹,中通外直,生而有节,秀逸而富有神韵,于是青山拥翠,碧水长流,于古道侧生,在老宅深藏,历经岁月长河的孕育,竹根雕千转成型,万转附神,可谓是鬼斧神工。

一段枯竹根,半截老竹,经过手艺人之手,便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竹根雕工艺品。踏入其中,便如同步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件件用毛竹雕刻而成的工艺品,造型各异,精工细作,栩栩如生。

在竹根雕上,由于其材料壁薄心空、外硬内软,局限性大,可塑性小,稍不留心就会凿穿成为废品。

一般竹根雕者也都是能诗善画的文化人,他们以刀代笔,将这些毫无用处的竹根,变废为宝,成就了一门高雅的艺术。“吸引人的眼球,拨动人的心弦”,能使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古 老 鱼 拓

雾锁浓江舟弋行,悠闲自在打鱼人。在沿海的象山,鱼是古老渔民生命的延续,更因此具有特殊的情感意义,鱼拓由此产生。

将一条体态完整的鲜鱼固定,为鱼上色,拓印,点睛。待将纸从鱼身上揭下来的那一刻,鳞片清晰,颜色层次分明,就像是这条鱼的灵魂体态活灵活现地游走在纸上,原来鱼拓之美在于鲜活。

一尾鱼、一点颜料、一张宣纸,经过一番“拓印”,马上跃然纸上。

作为象山人独特的老手艺,承载着过往历史里渔民对年年有余的祈愿,这项手艺将会代代相传下去。

匠 心 竹 编

海水日夜不停,带来了繁华,逝去了岁月,唯独匠心,依旧固执地坚守不停。

明黄的灯光下,桌子上放着又长又细的篾条。张心荣戴着一副老花镜,手拿篾刀,一条条薄如纸片的竹条在指尖间跳跃、穿梭,经过一番编织,一幅精美绝伦的竹编山水画跃在眼前。

“竹编画是一门精美的艺术,由于兴趣爱好,我研究了好几年,才慢慢入门。”张心荣说。也难怪,要想编出一幅竹编画,从选材到启篾再到编织,前前后后起码有20几道工序,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影响整幅画的美感。

一般称被挑压的篾为“经”,而编织的篾为“纬”。由经与纬的挑压可以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竹编产品,竹编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再创作,竹编是艺术中的艺术。

一 夜 鱼 灯 舞

“海浪无声将夜幕深深淹没,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在《大鱼海棠》里的那个小女孩在自己的世界里,帮助男孩的灵魂从小鱼成长为比鲸巨大的鱼,感动了不少人。而这些对海洋世界的想象,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就比如象山人民的想象——舞鱼灯。

作为代代渔民想象力的结晶,鱼灯舞,不仅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更是逢年过节,祭神祭祖,喜庆丰收的演出节目。

有美丽多情的红色锦鲤,也有横行霸道的黄鳢角,人们对于海洋世界的极致想象最终都落到这些鱼儿身上。古老的象山文化承载着对未知的大海的探索,也带领着我们不断前进。

光阴似水

岁月中的那些存留的技艺

又承载着谁的记忆


来源:东方书画艺术网编辑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友情链接

东方书画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东方书画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津ICP备13005438号   技术支持:15222758054